漢將韓信搞定了魏國,擊敗了代軍,按照計劃,下一步要對付趙國。與魏國不同,趙地是漢軍從未涉足之地,那么韓信這次能不能應付得了呢?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太祖高皇帝三年冬十月,韓信與張耳率十萬大軍,從魏地出發,越過太行山攻趙。趙王歇與代王陳馀則號稱二十萬,堵塞井陘口。河北的朋友可能知道,井陘是河北這邊進出太行山的一個山口,地理位置自然非常重要,趙軍如果真的死死堵住這里,漢軍還真沒什么好辦法。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果然,趙國這邊,廣武君李左車就勸陳馀:“韓信、張耳乘勝而去國遠斗,其鋒不可當。所以我軍應該避其鋒芒,不要急于決戰。井陘道狹窄,那么漢軍的糧草一定離其前鋒很遠,既然如此,大王你只要深溝高壘在井陘口堵住漢軍,給我三萬偏師繞到后方抄他糧道,前后夾擊,此二人人頭唾手可得!”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不得不說,這也是韓信最擔心的,但地勢如此,也并沒有什么太好的應對之法,只能暫時謹慎進軍。不過幸運的是,也許是早年和張耳一起當大俠當得太久,陳馀老覺得自己是“義兵”,干的是“義事”——尤其復立了趙歇,簡直是義薄云天。要是用李左車的計策的話,我陳馀就得一直當縮頭烏龜,然后你李左車還偷偷跑到別人后頭——明明咱們人多,又主場作戰,這樣實在太膽小、太陰險了!我就是要以堂堂之師,擊煌煌之陣,不然沒得被諸侯們笑話!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陳馀估計是想以此戰的勝利來震懾周圍的諸侯,畢竟附近還有燕、齊、西楚虎視眈眈;而且李左車的計謀實行起來也不是沒有風險的——因為三萬人規模太大,很難實現“奇襲”,到時候漢軍雖然腹背受敵,但估計也會有所準備;何況分給他三萬,自己這邊人就少了。所以,既然穩扎穩打就能贏,干嘛還要用些小伎倆!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然而李左車真正怕的,就是陳馀會有這種“穩贏”的心理。兵法有云:“驕兵必敗”!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韓信從偵察得到的情報推斷出,陳馀并沒有采用他最怕的包抄戰術,那么就有可勝之機,立刻火速進軍——總之越早通過井陘道越好。然而到井陘口三十里時,韓信突然停了下來,因為有一些預先準備要做。韓信在半夜挑選輕騎二千,每人帶一面漢軍的赤旗,抄小路埋伏在趙軍營壘附近;一旦發現趙軍傾巢出動,就趁機沖入趙營——也不需要他們守住,把趙軍旗幟全換成漢軍旗幟即可。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韓信只派出二千騎,這才有可能實現隱秘行動;但囿于人數,又不可能真讓他們突襲趙軍主力——這樣只不過是杯水車薪。相反,換換旗幟這種事,只需要短時間內占據趙營就可以做到,而真正的殺招還在后頭。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派出這支騎兵小分隊后,韓信吩咐士兵們先隨便吃掉早飯墊墊肚子,等今天干掉趙軍后,再放開了吃!手下諸將面面相覷,明明形勢對我軍不算太好,大家伙都已經做好苦戰的準備,怎么老大還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不過手下們也不敢隨便問,只好唯唯諾諾。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韓信又說:“趙軍選擇在井陘口外占據地利布陣,顯然不會滿足于只是擊退我軍,而是欲全殲我軍;所以他們若不見我的中軍帥旗,是不會大舉出擊的——我們可以利用這點從容布陣。”于是韓信就先派萬人出山口擺好陣勢,趙軍不見韓信帥旗,果然沒有貿然攻擊。然而,這萬人前鋒卻出乎意料地“背水而陣”。原來,井陘口附近有一條綿蔓水,兵法有云:“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一般來說,布陣應該背山面水,這樣一旦失利,可以退至山上,阻撓敵人攻勢;如果背水而陣,倉猝間難以渡河,根本是自尋死路。趙軍沒想到韓信犯下如此低級錯誤,紛紛嘲笑對面漢軍,看來鼎鼎大名的韓信也不過如此嘛!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一切部署停當,日出之后,韓信率中軍出井陘口,趙軍等的就是這個時機,兩軍大戰良久。韓信與張耳假裝撐不住,丟棄旗鼓跑到背水陣處。趙軍一看漢軍自蹈死地,此時不出更待何時?果然傾巢出動追擊韓信。wTH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然而萬萬沒想到,本以為韓信首級已經唾手可得,此時的漢軍突然跟吃了槍藥似的,戰斗力暴增,和剛才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趙軍一時陷入苦戰。苦不堪言的趙軍準備稍稍退卻休整一下,畢竟戰場主動權還在自己手里,結果回身一看,怎么老巢全變成漢軍的旗幟了?——這自然是那二千奇兵的杰作。然而趙軍哪里曉得其實對方只有兩千人,還以為這才是漢軍主力,自己是上了漢軍的惡當了,所以一時大驚失色,紛紛潰亂。韓信趁機命令全軍反擊,再加上那二千騎兵前后夾擊,趙軍大破,陳馀被斬,趙歇被俘——此時剛好到中午!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