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誰?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姓虞,名信,因官拜趙國上卿,所以又被人稱為虞卿,虞卿這人很了不起,本是一介游說之士,趙孝成王繼位之初,即穿著草鞋拜見,縱論天下局勢,深得趙孝成王信任,最終呢,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取得上卿的高位。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這人對天下局勢洞若觀火,提建議,出計劃往往能一針見血,切中要害,長平之戰的時候,趙孝成王如果聽了他的話,即便白起掌握軍隊,那也是打不了勝仗的,趙國也不會因此元氣大傷,可惜的是,再好的建議 ,趙孝成王不聽啊。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歷史上有名的長平之戰,是秦國進攻韓國上黨引起的,三晉之中,韓國最弱,面對如狼似虎的秦國,韓國自然打他不過,于是下令上黨郡守馮亭獻出上黨投降。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可馮亭這個人呢 ,又很不甘心如此失敗,于是眼珠一轉,想了個嫁禍于人的詭計,即上黨位于韓趙之間,是一塊戰略要地,趙國也一直對他垂涎已久,如今反正都要投降,不如將上黨獻給趙國,轉移秦國的怒氣,讓秦趙兩國兩虎相爭,到時候韓國不就可以漁翁得利了嗎。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不得不說,馮亭的主意非常陰險,趙國也不是沒人那。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虞卿等人就看出了馮亭的詭計,堅決勸阻趙孝成王不接受上黨, 奈何趙孝成王有個親戚,即有名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平原君。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平原君雖然名氣很大,但卻是個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角色,一下子被上黨的利益蒙蔽頭腦,根本不考慮其中的利害關系,反而積極勸說趙孝成王接受上黨。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趙孝成王本來就不大聰明,如今親戚都這么說,那必然是利大于弊的,于是不顧虞卿等人的反對,堂而皇之的接受上黨。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趙國接受以后,秦國能干嗎,秦昭襄王因此勃然大怒,公元前261年,即發兵攻趙,長平之戰就這么開始了。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起初,趙國使用的是老將廉頗,廉頗雖然不善于推塔,卻特擅長防守,無論秦國大軍怎么挑釁,他死活就是不肯出擊。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為什么?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就欺負你秦國客地作戰,時間一久,后勤上肯定會有些吃力。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這時候,兩國其實就開始比較國力以及君主的決心了,國力呢,秦國可能還稍弱一些但君主,趙國就不能比了,秦國那邊秦昭襄王意志堅如磐石,不可動搖,無論怎么困難,都要把這一仗拿下來。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可趙孝成王呢,到底年輕啊,有些吃不住勁兒,耐不住性子,時間一久,就打算全線出擊,妄圖一舉解決問題。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注意了,他剛對峙沒幾個月就準備完全更改廉頗的戰略,準備全線出擊了,當然呢,這一回還不錯,肯聽一下大臣的意見,在發出催促部隊出擊的詔書之前,還很民主的把趙國舉足輕重的兩位大臣——樓昌和虞卿叫過來問問,問問他們的意見。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樓昌說:出擊不如講和,咱們趙國實在吃不消了。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虞卿呢,還堅持對峙,認為這才是戰勝秦國最有效的辦法。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可趙孝成王不聽他的,認為還是樓昌所說,與秦國講和比較高明,并準備向秦國派出使者,使者的級別還不低,趙國元老,貴臣鄭朱。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大王主意已定,要不怎么說虞卿聰明呢,眼看非講和不可,另一個非常高明的主意就出來了。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虞卿問:大王認為,講和的主動權在我還是在秦呢。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趙孝成王想了想,老老實實的回答:在秦。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虞卿笑了:我也認為主動權在秦,如今大王非要講和,那事先就要作作這樣的準備,什么準備,先不忙著派使者入秦,而是大張旗鼓的派出使者,攜帶重寶前往魏國和楚國。去魏國和楚國也沒別的目的,只是迷惑秦王,讓他以為我們可能又和魏楚兩國搞什么合縱攻秦的把戲。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如今秦趙兩國對峙,秦國本來就有些吃力,如果一旦懷疑我們搞合縱攻秦,秦王一定會大為惶恐,如此一來,恐怕就是他先向我們求和了。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虞卿的話有沒有道理,秦昭襄王其時最怕的就是中原諸國合縱,所以在外交上是下了大功夫的。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就這么一番對答,虞卿提出兩個意見:De1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一:不顧一切,堅決與秦國對峙,這樣能削弱秦國,使趙國一家獨大,因為拼經濟,秦國無論如何是拼不過趙國這些中原大國的; 1/2 1 2 下一頁 尾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