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國學?仁義禮智信是一門課堂學問還是生活準則?國學與垃圾分類有關系嗎?有什么關系?“文明人”與“垃圾人”是怎么回事?古代有垃圾分類嗎?古人對亂丟垃圾是如何處理的?古人也會對垃圾“變廢為寶”嗎?2020年12月10日下午,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中國工業合作協會國策智庫專家孫玉良老師在北京工體社區居委會會議室以“中國傳統文化與垃圾分類關系”為主題,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與會的居民宣講國學與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受到了與會受眾的熱烈歡迎。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孫玉良在東直門工體社區宣講國學與垃圾分類知識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本次宣講活動由北京東城區助人社會工作事務所主辦,旨在通過中國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垃圾分類宣講,從傳統文化中汲取智慧與力量,以傳統文化思想為載體,培育垃圾分類意識。據悉,早在2020年10月30日,孫玉良老師就受邀在東城區東直門街道東外社區開展了以“傳統文化與垃圾分類的關系”為主題的社區活動,收到良好效果。此次在工體社區居委會舉辦國學與垃圾分類宣講活動,是孫玉良老師就同一話題再次進行宣講。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孫玉良向聽課的居民贈送《生命的回響》詩集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孫玉良對國學與垃圾分類有獨到的看法,他說:不只垃圾需要分類,就連人也要分類。所謂特以類聚,人以群分。現在世界上有七十多億人口,2000多個民族,200個左右的國家,十大宗教,人們生活的文化背景不同,文明素質更不相同。有的人長得很美,但出口成臟。有的人長得很普通,甚至很丑,但舉止文明,頗有紳士風范,充滿了智慧。人確實有“文明人”和“垃圾人”之分。文明人代表了社會的進步力量,垃圾人代表了社會的拉后腿力量。垃圾人的心態是,窮也做不好自己,達也做不好自己。窮的時候,滿腹牢騷仇恨社會;達的時候做個貪官污吏欺男霸女。對于“垃圾人”,也要分類處理。熏陶、感化、教育、處罰,總之通過各種方法轉化,使他們“頓悟成佛”,“變廢為寶”。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助人事務所”負責人李淑燕贈送孫玉良“助人馬夾”并合影留念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談起垃圾分類的歷史,孫玉良老師更是侃侃而談。他說:垃圾這個詞,是從宋朝以后才有的。宋朝以前稱垃圾為“灰”。古人對亂丟垃圾處罰很重,三千多年前的商朝規定,“棄灰于道者,斷其手”;商鞅變法時,“棄灰于道者黥”;唐朝“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商周時,負責垃圾處理的官員,叫“條狼氏”,條就是滌,洗滌的滌。唐朝時出了兩個以垃圾分類為業的大富翁,一個叫羅會,一個叫裴明禮。宋朝時出現了專門的垃圾管理機構,叫街道司。也有專門負責糞水處理的,叫“傾腳頭”。談到為什么當代更需要垃圾分類,孫玉良說:現在有許多垃圾物品,是不易自然分解的,比如說塑料制品和廢舊電池制品、電子垃圾制品,不但不易分解,還會釋放有害物質危害人類。為何國家要倡導垃圾分類,實際上是為大家著想的,是站在整個人類的角度考慮事情的。可能你不經意地隨手一扔,卻是危害的全體居民。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孫玉良認為,垃圾分類不只是個別人的事情,而是全體中國人的事情。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本身就是素質高的一種文明體現。我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國家,我們又都是首都的居民,代表著中國的形象。世界文明看中國,中國文明看北京,北京文明看今天聽課的工體居民。希望與會受眾從我做起,從這一堂課后做起,做一個有素質的北京人。對于孫玉良的提議,與會受眾報以熱烈的掌聲。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助人事務所工作人員指導工體居民“變廢為寶”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國學與垃圾分類關系宣講結束后,東城區助人社會工作事務所負責人李淑燕老師代表“助人事務所”向孫玉良贈送了“助人馬夾”和一個以舊衣服與樹葉為原材料精心制作的手工藝品表示感謝。在助人社工事務所工作人員的指導下,與會受眾馬上行動起來,學習“變廢為寶”技能,并在會議現場當場展示了他們精心制作的手工藝作品。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工體居民展示由破舊衣服與樹葉為原材料制作的工藝品 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工體居民展示由破舊衣服與樹葉為原材料制作的手工藝品Xzq歷史春秋網 - 專注于中國古代歷史
|